今天,我們將有一整天充裕的時間,好好欣賞布拉格的美 ~~~
早上,我們先來到布拉格城堡區參觀,今天早上的參觀行程,是有搭配當地專業的導遊,旅程中,我最喜歡這類行程,因為當地的導遊都會將我們參觀的景點,解說得非常詳盡、清楚。
城堡區位在布拉格這座城市邊緣的山丘上,不論白天或是晚上,只要抬頭遠眺,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城堡美麗的身影。整個城堡區的範圍其實不小,因為它涵蓋了城堡、皇宮、聖維特大教堂、黃金小巷...
在伏爾塔瓦河左岸的布拉格城堡,在歷代統治者不斷的建造與擴建之下,逐漸成為目前我們所看到的: 一座宮殿、三座教堂、一座修道院的集合式城堡區。城堡區裏一小部份的建築物中,就是現在捷克的總統府。也因為如此,總統府旁有衛兵駐守,每逢整點可以看到衛兵列隊走過,但領隊說,不用特別花時間欣賞,因為我們【中正紀念堂】的交接儀式比較有看頭。
瞧!維維隨性的一個姿勢都比這個衛兵帥多了
皇宮大門 (洛可可風,是瑪麗亞泰瑞莎女王所建,拱門頂端有一頂皇冠,兩側石柱上方有巨人雕像)
把距離拉遠一點,建築物的後方可以看到聖維特教堂的兩個尖塔
如果總統在裡面辦公,旗竿上就會有國旗
捷克國父 T.G. Masaryk (托馬斯‧馬薩里克) 的雕像
1918年建國後第一任總統,也是他將總統府設於城堡區
Matthias Gate (馬提亞斯門) 據說是波西米亞最早的巴洛克建築
Kaple sv Krize (聖十字教堂),之前是聖維特教堂的藏寶室,目前是售票中心
來到捷克,最讓我訝異的就是他們教堂的規模,根據資料(印象中),捷克並非一般大眾熟知的天主教國家,但是來到這裡後,我卻發現他們的教堂,不論在建築的外觀或是內部的裝潢,都大大超出我的想像(預期)。
St.Vitus's Cathedral (聖維特大教堂) 是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堂,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加冕以及中歐地區第一座哥德式大教堂。它興建於 14世紀查理四世時代,到 1929年才竣工(花了近700年才興建完成)。當地導遊帶我們參觀時有介紹,這間教堂是經過不斷擴建才有今日如此壯觀的規模,所以在歷任建築師的設計下,聖維特教堂具有多元的建築風格,值得遊客放慢腳步,細細品味...
當我一進入教堂,就被挑高的大堂震懾住,歐洲的教堂幾乎都是如此,因為當時的人相信,這樣可以跟天主靠得更近。
聖維特雕像
(注意照片中天花板上交織成網的設計,是設計大師彼得巴勒著名的勒拱支柱)
參觀教堂是需要購票入內的,通過驗票閘門,很快就可以看到有名的The Mucha Window (慕夏之窗)
由慕夏親手彩繪,設計於1930年左右,利用大量的圓與螺旋是它的特色,主要描述斯拉夫民族的故事
主祭台側拍
大多數馬賽克窗上繪製的是聖經故事(例如:創世紀)
樂聲悠揚的管風琴
捷克的國寶之一(1346年由查理四世打造的聖瓦茲拉黃金皇冠)
銀造的聖約翰.尼柏謬克之墓 ( 1930年由巴洛克建築師艾拉用20噸銀打造)
聖約翰銀棺近拍
黃金祭台
參觀完教堂讓人眼花撩亂的內部後,我們來到教堂外面,好好欣賞它雄偉的外觀
聖維特黃金之門
19世紀時進出的大門,大門上有以最後審判故事為背景的鑲嵌畫,因為在太陽照耀下,閃爍著讓人無法直視的光芒,因而得名。
教堂鐘樓
教堂太壯觀,要運用手機軟體將拍到的景象融合才看得出全景
接下來,我們來到皇宮後方的 Golden Lane (黃金小巷) ,這裡也是遊客來到布拉格城堡區幾乎必定會來參觀的景點之一。其實這裏是當時中世紀的貧民區,因為是僕人和工匠居住的地方,後來因為這裡聚集了很多鍊金的術士,因而稱為黃金小巷。
照片中央那間藍色的小屋,就是知名作家 Franz Kafka (卡夫卡)的小屋
因為喜歡藍色,所以我只拍藍色的房子(嘻嘻~)
盔甲博物館門口
逛完城堡區,我們即將回到布拉格市區享用我們的午餐,從城堡區到市區,一路上都是下坡路段,走起來很輕鬆。領隊帶著我們悠閒的漫步在這美麗的城市,讓我們可以更貼近布拉格...
蜿蜒而下的階梯與城牆
遠眺布拉格市區
布拉格實在有太多值得好好介紹的景點,為了方便閱讀,我將下午舊城區(天文鐘) 及伏爾他瓦河的遊船行程從第四天遊記中獨立出來,另一篇會再做詳細的介紹 ~~~